3月12日早上0630时,中远海运散运租入船“长江经典”轮在湛江港完货开航。湛江港,是该轮这一航次的第三个装货港,之前两个分别是大连和上海。从2月25日船靠大连,到3月12日湛江完货开航,中远海运散运运营调度部货监室吕立懋船长与同事一直在紧盯船舶动态,指导船舶装货。期间,他先后北上大连,南下湛江。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这段特殊日子里,他始终是那个为了给客户提供更优服务,为了维护公司利益而奔波在路上的坚定“逆行者”。


为了客户和公司的利益,他选择逆行而上

       “长江经典”轮该航次执行的是中远海运散运揽取的自营拼装货任务,服务的客户是国内两家知名钢厂,货物多数为成品钢材,收货人都是钢厂的战略合作客户。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收货人对能否按期收到货物极为关注,这也将直接影响到钢厂和收货人今后的合作。可以说,钢厂选择中远海运散运来执行这次特殊时期的运输任务,既是对中远海运散运的信任,也是对中远海运散运的考验。这其中对中远海运散运的“利害”不言而喻,如果该航次得到顺利执行,那么中远海运散运与两家钢厂今后的合作关系会更加紧密,如果稍有差池,将会给中远海运散运今后的业务拓展蒙上阴影。

       作为一名有着多年一线船舶工作经验的船长,吕立懋深知拼装货对装船要求之高,更何况受当前疫情影响,相关港口的码头工人并没有完全复工,再加上“长江经典”轮是租入船,在装货各个操作环节中或多或少存在着磨合和配合的问题,公司派员现场专业指导船舶装货跟远程指导的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为了确保本航次的运输服务质量,维护公司和客户利益,运营调度部决定安排货监室员工赴现场协助船舶执行本航次拼装货业务。

       作为室内比较年轻的员工,在这种特殊时期出差,吕船长说他责无旁贷,更何况自己还是一名党员。

       疫情期间出差,势必会面临着被感染的风险。面对这个问题,吕船长说他有信心确保自己的安全。一是因为公司为他提供了包括口罩、手套、消毒酒精等在内的全套防护物资;二是自己在船上干了这么多年,安全意识强,只要“在战略上蔑视病毒,战术上重视病毒”,就一定能够保护好自己。

       就这样,为了客户和公司的利益,吕船长在疫情期间选择了逆行而上。

连一碗泡面都成为奢侈品的大连之行

       2月25日,吕船长开始了他在疫情期间的出差之行。

       到达广州白云机场后,疫情带来的紧张气氛还是超乎他的想象。在这个全国第三大机场的候机大厅,有的地方竟然一眼望不到人,等待乘机的乘客寥寥可数。登上飞往大连的航班后,吕船长发现飞机上座率只有十分之一左右,旅客之少,在他的出行历史上创下了记录。

       为了更稳妥地做好保护,从广州到大连四个小时的时间里,吕船长没喝一口水吃一口饭,始终戴着口罩。

       安全抵达大连后,吕船长住进了中山区友好广场附近的一家酒店。为了减少跟外界的接触,吕船长准备用泡面来解决用餐问题。可就是在大连这一地标性区域附近,他走了差不多一公里,才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开门的超市,买到几碗泡面,再加上自己带来的牛肉干,这就是他这几天在酒店的口粮了。

       吃住妥当后,吕船长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去。根据掌握的最新消息,因为部分货物通关手续未办妥,已经于24日凌晨抵达大连锚地的船舶要等到26日才能靠泊,这意味着要损失两天船期。考虑到代理和相关部门都处于轮值上班模式,有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的空间,吕船长协同相关部门加强与货方的协调沟通,最终在25日中午前办完了所有货物通关手续。船舶也于当天1400时顺利靠泊大连和尚岛港10#泊位,比原计划提前一天。

       疫情期间,码头人手异常紧张。根据了解,25日下午没有工班,预计最早26日夜班才能安排装货。除了静静等待,还有别的办法吗?吕船长再次拿起电话,与港方进行深入沟通,经过一番努力争取,25日2350时,码头给船舶派来一个工班,26日0130时开装,比原计划提前一天。

       在装货过程中,“长江经典”轮大副发现4舱后第2排有一件货物变形,根据现场情况,初步判断是货物本身质量有问题。船长担心收货方拒收,当场表示拒装该件货物。吕船长抓紧与货代联系,得知货主担心回厂修理会耗时过长,耽误装船,还是希望该件货物能按计划装船后,他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与各方沟通协调,最终说服船长同意对该件货物做特殊批注后装船,这样既满足了客户要求,又可以保证船方顺利交货,也可以使公司避免因少装货而减少运费收入,实现了“三方共赢”。考虑到舱容还有调整余地,为了避免发生货物变形,同时进一步提高装货效率,吕船长现场将大连港货物由原计划装4排3层更改为5排2层。

       克服各种困难后,吕船长圆满完成了大连的出差任务。船舶将开往下一个装货港上海,受当时上海疫情防控规定影响,吕船长不得不放弃到上海出差的计划,回到广州开始了居家隔离,并与其他同事一起远程指导船舶在上海装货。


连熬两个通宵的湛江收官之行

       3月9日,吕船长再次踏上出差征程,来到湛江,与“长江经典”轮汇合,完成该航次最后一个港口的装货任务。

       吕船长此次出差湛江面临的一个最大难题就是必须将船舶完货吃水调整至符合第一卸港的吃水限制。

       船舶在离开上海港时发现吃水差较大,如果在湛江港也无法将吃水调整过来,那么船舶将不能满足船第一卸港进港限制吃水9.45米的要求,到时要么选择在卸港锚地驳卸部分货物或减载码头减载后再进港,要么选择绕航更改港序,但无论哪种选择都会产生较大的经济损失。

       所以此次湛江之行是对吕船长精神意志和业务能力的双重考验。

船舶装货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比之前掌握的还要复杂。

       3月10日凌晨,在开始对1舱进行装货时,港方提出,因1舱剩余舱容空间较小,且呈三角形,未给铲车留出足够的安全操作空间,1舱前面暗舱位置9米舱容无法装货。

       本来是寄希望通过1舱多装货将吃水调至接近平吃水,港方的意见宣布了这一希望的破灭。经过反复论证,吕船长决定1舱由原计划装20吨以上大卷,改为装16吨及以下的小卷,使用的铲车尺寸也相应小了很多,可以正常作业。但由于1舱后部在上海比原计划多装一排,导致剩余空间太小,铲车操作受限,最后1舱前部暗舱内还是有2米舱容无法装货,比原计划少装1排。经核算,吕船长决定将1舱少装的1排卷钢调整到2舱,这样既能保证完成计划装货量,也为将吃水调整到符合要求打下了基础。

       在解决1、2舱的问题后,吕船长根据实际装货情况指导船舶对3、4、5舱货物分别进行及时调整,并要求完货前在1舱和5舱各留400吨货物用作调水尺用。经过不懈努力,在12日0200时完货,并最终将完货吃水调整至第一卸港限制吃水范围内。连熬两个通宵,吕船长不辱使命,保证了船舶按时按要求开航,为大连和湛江两次特殊的出差之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3月13日,吕船长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广州住所,开始了又1个14天的自我隔离。

       “就算疫情时期,我们优质服务的标准也丝毫不降低!”吕船长用他最美的逆行生动诠释了中远海运散运“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

       在采访的最后,吕船长一再谦虚地表示,他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在拼装货这个业务链条上,“逆行者”不光他一个人,还有货监室的其他船长们,以及经营部门的其他同事。他们不光在疫情期间坚守岗位,平时也无论节假日,走南闯北拜访客户,现场指导船舶装货,用自己的脚步架起与各方合作伙伴的桥梁,用自己的汗水擦亮拼装货这块差异化服务的金字招牌。